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

    • 资源ID:8899034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0年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关于反应3NO2H2O=2HNO3NO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水 B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O2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 D若有3molNO2反应,则转移电子4mol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 7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联氨是氧化剂C联氨是还原剂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3(2010年梅州高一质检)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2CO3 BCu2(OH)2CO3 CNaCl DNaHCO34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B物质C化合物D纯净物5已知:还原性ABC,则下列反应能够进行的是()A22B=B22AB22A=A22BB22C=C22BC22A=A22CABCD6下列物质属于常见氧化剂的一组是()ACl2、O2、FeCl3、KMnO4BO2、KMnO4、C、H2CNa、K、FeCl2、H2、CODCuO、CO、Fe2O3、H27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AMgBCuCAgDH2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B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CO2H=H2OCO2CMg(OH)2与盐酸的反应:HOH=H2OD铜片放入ZnSO4溶液中:CuZn2=Cu2Zn9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能是复分解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不可能有分子参加ABCD10NaHCO3溶液与NaHSO4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AH和CO BHCO和HCHCO和HSO DNa、HCO和H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a2OCNaClODFeSO412不能用胶体知识理解的现象是()A阳光通过门缝有光亮通路B一支钢笔使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出现堵塞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 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13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如图所示)中,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另一溶液,则灯泡由亮变暗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醋酸中逐滴加入氨水14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Mn2;Cl2Cl;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Fe3BMnOCCl2DHNO215在一定条件下,RO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F22OH=RO2FH2O,从而可知在RO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价B5价C6价D7价二、非选择题16(1)根据交叉分类法,请用斜线将下面框图的盐与盐的分类连接起来: (2)现有下列物质:A豆浆B.食盐水C铁D硫酸E氢氧化钠固体F纯碱G泥水H二氧化碳I水请将它们的序号或所属类别填充到下列横线上。物质 17石灰在工农业生产和建筑业上有着重要用途。用于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其主要成分为A),在石灰窑中加热焙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B),并放出气体(C)。生石灰在建筑业上主要用作黏合剂,一般先使它“熟化”变成熟石灰(D),熟石灰与沙子混合成“沙灰”用于砌筑砖墙。经过一段时间后,“沙灰”中的熟石灰又变成固体物质(A)。(1)上述的A、B、D三种物质,所属类别依次是()A酸、碱、盐B碱、盐、氧化物C盐、氧化物、氧化物D盐、氧化物、碱(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C:_DA:_(3) 新抹上“沙灰”的墙易“出汗”(即有“水滴”附着在墙上),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18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混入的杂质)。物质需加试剂有关离子方程式HNO3(H2SO4)Cu(Fe)ZnSO4(CuSO4)NaCl(Na2CO3)KNO3(KCl)19.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硫酸钠和碳酸钠的某一种。试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AB白色沉淀AC无变化AD无变化BC白色沉淀BD无变化CD无色气体(1)写出化学式:A_,B_,C_,D_。(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B:_;BC:_。20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工业上常通过如下化学反应制取:Fe2O33NaNO34NaOH=2Na2FeO43NaNO22H2O。(1)反应中氧化剂为_。(2)当生成4 mol Na2FeO4时,电子转移总数为_mol。21半透膜与滤纸一样有许多小孔,但孔径比滤纸小,为证实半透膜只能通过离子和较小的分子,胶体分散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现把10 mL淀粉胶体和50 mL K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2 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烧杯中的液体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其现象是_。(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3)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22已知离子反应:RO6I6H=R3I23H2O,试根据离子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判断:n_,R元素在RO中的化合价是_。23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 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HCl。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1)15.8 g KMnO4能使多少克HCl发生上述反应?有多少克HCl被氧化?(2)若Cl2的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gL1,则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1、 B 2、C 3、A 4、A 5、A 6、A 7、C 8、B9、 B 10、B 11、B 12、C 13、C 14、B 15、B16(1) (2)B胶体GCDEF氧化物17(1)D(2)CaCO3CaOCO2Ca(OH)2CO2=CaCO3H2O(3) “沙灰”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的同时产生水18Ba(NO3)2Ba2SO=BaSO4HClFe2H=Fe2H2ZnZnCu2=Zn2CuHCl2HCO=CO2H2OAgNO3AgCl=AgCl1819(1)Na2SO4BaCl2Na2CO3HCl (2)SOBa2=BaSO4 Ba2CO=BaCO320(1)NaNO3(或硝酸钠)(2)1221(1)出现白色沉淀(2)无明显变化(3)Cl能透过半透膜,淀粉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22 15价23 (1)29.2 g18.25 g(2)5.6L【解析】由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可得关系式:2KMnO416HCl(反应)10HCl(被氧化)5Cl2316g584g365 g 355(g)15.8 g (29.2g) (18.25g) (17.75g)所以发生反应的HCl29.2 g<2>被氧化的HCl18.25 g产生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