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神经调节练习[骄阳书苑].doc

    • 资源ID:9066464       资源大小:4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神经调节练习[骄阳书苑].doc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2 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3 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A 毒蕈碱受体 B N型ACh门控通道 C 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 E突触前受体4 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5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6 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7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K+ 、Ca2+ 尤其是 Ca2+ B Na+ 、K+ 、Cl-尤其是Na+C K+ 、Ca2+ 、Na+尤其是K+ D Na+ 、K+ 、Cl-尤其是Cl-E K+ 、Ca2+ 、Cl-尤其是Ca2+9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和K+ D Ca2+ E Cl-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 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1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 B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C 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D 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E 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17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A 多突触接替 B 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C 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D 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E 是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A 位于中央后回 B 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C 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 D 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E 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纤维 B A纤维 C A纤维 D B 类纤维 E C类纤维2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 引起情绪反应 B 定位不明确 C 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 D 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 E 主要表现为慢痛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揭示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记录脑电图 B 记录皮层诱发电位 C 记录皮层电图 D 记录事件相关电位 E 膜片钳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 A 癫痫 B 精神分裂症 C 高血压 D 糖尿病 E 智力低下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A - B - C - D - E -24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A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B 血压下降 C 心率减慢 D 做梦 E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25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A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的敏感性增强 D 梭外肌收缩 E 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 26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 梭外肌收缩减弱 C 梭内肌收缩减弱 D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 E -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 B 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 C 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D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 E 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A 脊髓休克 B 去大脑僵直 C 去皮层僵直 D 呼吸暂停 E 血压增高29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A 屈肌反射 B 腱反射 C 血管张力反射 D 排尿反射 E 翻正反射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 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 B 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C 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异常 D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 E 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A 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 B 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 C 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张 D 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E 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A 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 B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C 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D 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 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33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传导通路是A 皮质脊髓束 B 顶盖脊髓束 C 网状脊髓束 D 皮质脑干束 E 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A 脊髓血液供应不足 B 神经-肌接头部位的兴奋传递功能降低 C 失去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 D 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 E 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减弱 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A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B 汗腺 C 心肌 D 骨骼肌 E 平滑肌36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 心跳减慢 C 促进胃肠运动 D 促进消化液分泌 E 促进胰岛素分泌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A 摄食 B 水平衡 C 生物节律 D 内分泌 E 排便反射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 调节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C 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D 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 E 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C 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A -氨基丁酸 B 甘氨酸 C 多巴胺 D 谷氨酸 E 5-羟色胺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 B 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 有分裂再生能力 D 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 E 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A 髓板内核群 B 腹后核 C 感觉接替核 D 联络核 E 接替核和联络核43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刺激的强弱 B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C 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D 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 E 效应器的敏感性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 翻正反射 B 紧张性肌牵张反射 C 腱反射 D 屈肌反射 E 交叉伸反射4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A 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B 直接兴奋-运动神经元 C 提高肌梭的敏感性 D 发动肌牵张反射 E 抑制肌牵张反射二、问答题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解释其形成原因。2 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与中枢的突触传递有何异同?3 试述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结构基础以及突触传递过程、特征和生理意义。4 试述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5 试述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6 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哪些特点?7 脊髓能完成哪些主要的反射?各自的反射弧与生理意义是什么?8 脊休克的形成与恢复说明了哪些问题?9 如何理解在运动调节过程中的"最后公路"原则?10 低位脑干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 11 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和调节中有何作用?12 试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13 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在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各有何作用?14 两个睡眠时相的特征和生理意义是什么?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参考答案1(D)2(C)3(B)4(C)5(B)6(C)7(A)8(B)9(E)10(C)11(A)12(C)13(E)14(C)15(A)16(B)17(D)18(B)19(E)20(C)21(B)22(A)23(B)24(D)25(D)26(A)27(A)28(B)29(E)30(B)31(A)32(D)33(A)34(C)35(D)36(A)37(E)38(B)39(D)40(A)41(A)42(A)43(D)44(B)45(C)4教辅工具b

    注意事项

    本文(神经调节练习[骄阳书苑].doc)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