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专题复习.doc

    • 资源ID:9217742       资源大小:2.48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专题复习.doc

    自然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要点一: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图中反映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由太阳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彗星、冥王星、小行星等组成。太阳是其中心天体,八颗行星的运行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轨道接近正圆的近圆性运动的特征。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具体分析如下:要点二:太阳的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世界总体分布特征。受上述因素影响,世界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1)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上图:右)特别提醒: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虽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光照充足,但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层,B色球层和C_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C层的为_,B层的为_,其周期约为_年。(3)主要影响:扰动地球上空的_,影响地球上的_。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_的高空大气,产生“_”现象。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相关,如水旱灾害等。(1)日冕 光球 (2)黑子 耀斑 11 (3)电离层 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 两极地区 极光特别提醒:(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在白天较强。(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要点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1)两处不连续界面是C_,D_,在C界面上部为地球内部圈层_,C、D之间是_,D以内的圈层是_。(2)由图可知,A为_波,B为_波,A、B地震波在_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 900 km 处A、B的变化是A_,B_。(3)图中斜线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此处为_,是由_组成的。(4)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代码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_B_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2)横(S)纵(P) 莫霍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并改变行进方向) (3)上地幔顶部 坚硬的岩石 (4)横波 较慢 固体 纵波 较快2.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氮。(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的圈层。(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的总称,占有_的底部、_的全部和_的上部。(1)氧 (2)连续但不规则 (3)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二、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的特点:1逆时针 顺时针223时56分4秒 24小时3递减 角速度 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1昼夜交替。 (1)不发光 自转 (2)夜半球 昼半球 (3)晨昏线 (4)太阳日(3)昼夜界线:AB线为_。(4)交替周期:1个_。 2.2产生时差。(1)原因: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_相对位置偏东,_时刻较早。 (3)时区与区时。时区:世界划分为_个时区,每时区_。区时:每个时区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或_的地方时。(4)国际日界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_经线吻合。(1)乙 乙 (2)相同 60 4小时 2时 (3)24 15中央经线 120E (4)1802.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产生原因:存有_。(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移,南半球向左偏移。补充1: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1晨昏线(圈)的主要特点。(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夹角为0;夏至日、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5)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补充2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1)自转法。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逆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昏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晨线。(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补充3:地方时、区时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时间差(2)公式使用方法: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如果所求地方时的某地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减)。两地时间差的计算:两地时间差4分钟/1两地经度差。若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经度差为两地的经度数相减;若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经度差为两地的经度数相加。计算地方时的步骤:a.确定两地的经度差;b.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c.确定两地中一地的地方时;d.代入公式计算。2区时的计算。(1)计算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差。(2)公式使用方法:公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 确定时区数:若题目中只有某地点经度,必须先判断出该经度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15,若余数小于7.5,则商的整数为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商的整数加1为时区数。求两地时差:两地时差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差为时区数相加。 注意问题:a.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变化;b.因一天为24小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原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去所得数的绝对值,原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时间。补充4:日期范围判定:日期的变换有两种情况(如下图):自然变换:指某地区时间为24时(或0时)时,其日期已进入新一天,其西侧仍为前一天。人为变换:指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大致为180经线),简称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西侧为全球最早的地方,早一天;东侧为全球最晚的地方,晚一天。两种日界线的区别两个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1)确定0时经线的经度。(2)绘图确定范围(如下图):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及其原理应用补充5: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及其原理应用:(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自西向东的河流,南岸受冲蚀,北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南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北岸。具体示意如下:(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用右手表示,南半球用左手表示,掌心向上,四指代表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大拇指指向即为物体运动的偏向。3.地球的运动公转3.1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_的运动。太阳 逆时针顺时针3周期:一个恒星年。4轨道与速度。3.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在图中位置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图中处的晨昏线为_线。(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位置_,位置_;由此可见,昼夜长短状况为:北半球夏季_,且夏至日_。(3)元旦,北半球昼夜状况为_长于_,且之后昼长逐渐_。位置北极圈内出现_,位置北极圈内出现_。(4)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_,它是发生_和_现象的最低纬度。(5)比较不同位置赤道上昼弧和夜弧长度,可知赤道昼夜状况为_。(6)由到位置变化可推知,过渡状态的位置上全球昼夜状况为_。(1)昏(2)昼弧长于夜弧夜弧长于昼弧昼长于夜昼最长,夜最短(3)夜昼变长极昼极夜(4)互余极昼极夜(5)终年昼夜平分(6)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 春、秋分日: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1)太阳直射点(2)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3四季交替和五带(1)四季形成原因:_和_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1)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2)白昼最长太阳最高3、4、5(3)回归线热带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计算晨昏线把与之相交的纬线分成两段,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昼夜长短的规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图所示: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什么时间离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什么时间直射点向该地接近,什么时间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春分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秋分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合理设置房屋朝向获得更充足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门窗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方;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则有南、北朝向的变化。(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的大小。(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注意事项

    本文(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专题复习.doc)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