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生物下册: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复习教案人教 Microsoft W.doc

    • 资源ID:9293389       资源大小:9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下册: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复习教案人教 Microsoft W.doc

    第7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以酸雨和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能力目标:、尝试运用已学知识以及经验来分析有关的资料。、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情感目标: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认同作为一个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形成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有关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试验。、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三、教学难点针对中考考点走向,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完成中考真题热身。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本章节在中考中说占比重,让学生认识到此章节的重要性,并介绍以往中考中有关出题类型。(二)、考点分析1.考点一、分析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森林乱砍滥伐后对单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沙尘暴的起因 鸟类日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域污染的原因 生物入侵及危害课堂练习一: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是指 ( )A.三峡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黄河清淤工程 D.开发大西北工程2、黄土高原由原本森林密布,草原茂盛变为今天的“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荒山野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森林草原被人为破坏 C、洪水泛滥 D、由野生动物破坏3、在招待客人就餐时,不该在食谱中出现的是 ( )A、清炖鲫鱼 B、粉蒸牛排 C、干锅鸡丁 D、红烧娃娃鱼4、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经济开支 B、节约木材,保护环境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考点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废电池多生物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酸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们的健康;酸雨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植物成片死亡等酸雨的防治: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重金属的危害与防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典型例题分析:据报道,1950年2月,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每m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高达3.8mg,烟尘达4.5 mg.请回答(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能形成有关。()、这种大气污染对人体系统危害最大,将会造成等病症(举出种主要病症)。()、大气中二氧化硫将直接危害高等植物的组织。()、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教师归纳考点走向。课堂练习二。1、电池内的重金属有 ( )A、汞 B、银 C、镉 D、上述三者都是2、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 A、埋入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3、下例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汞镉等有毒物质 D、氟利昂4、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吸收和过滤太阳光中大量的( )有效地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A、红外线 B、宇宙射线 C、可见光 D、紫外线三、中考真题热身(一)、选择题1、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造成这次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B.上游水库泄洪过快C.三江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D.长江口热带风暴2、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酸雨B.臭氧层破坏 C.水污染D.温室效应3、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途径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按人的需要过量砍伐C.营造单纯林种D.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种植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增加木材产量B.发展畜牧业生产C.开展生态旅游D.改善生态环境5、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别是( )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C.盐酸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氮气6、臭氧层破坏会导致_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健康A.太阳光 B.X射线 C.紫外线 D.红外线7、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1978年开始建设的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三北”范围的是( )A.西北B.华北北部 C.东北西部D.东北东部8、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极大。大气污染是指( )A.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时 B.大气中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程度时C.大气中含有废气和烟尘时 D.大气中有害物质达到造成生物死亡时9、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比种植了橙、圆柏、法国梧桐等植物的绿化区里的多7倍以上。这说明森林在保护环境中的一个作用是( )A.过滤尘埃B.消除噪声 C.杀灭细菌 D.调节气候10、海域发生“赤潮”会使大批鱼类及海产动物死亡,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受化学物质污染 B.海洋浮游生物突发性繁殖C.原油泄漏污染了海水 D.水土流失,大量红壤流失到海洋(二)、探究题11、探究酸雨的危害: 酸雨是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实验选题: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材料用具:培养皿。用清水浸泡过的种子,清水、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值的“酸雨”。请根据上述材料用具,设计试验步骤:(1)、取 分别放进规格相同的培养皿中,并 。(2)、 。(3)、 .(4)、除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探究酸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请你列出你设计的另一选题的名称: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云南省镇雄县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等的废气,以致常降酸雨,庄稼被毁,居民外流。材料二: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并造成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材料三: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气体。人类目前由于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不利影响。(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四、课堂小结(板书)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三北”防护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生物入侵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固体废弃物和工业用水对生物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五、教学后记: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下册: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复习教案人教 Microsoft W.doc)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