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2019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

    • 资源ID:9864790       资源大小:2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

    ,2,3,4,1,5,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课前学案,课前预习,夯实基础,明成祖,1405,1433,7,非洲东海岸,红海,壮举,太平洋,印度洋,倭患,戚继光,台州,反侵略,1553,澳门,课堂导案,合作与探究 探究: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郑和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的比较表,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阅读教材P71页,探究一下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上面两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课堂导案,时间早又长,次数多,规模浩大,友好交往,展现大国风度;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课堂导案,2依据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试用一句话概括郑和下西洋。 3阅读教材P70P71页,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一下, 当时支持郑和7次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明成袓的大力支持,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等。,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2018青岛)“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 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随堂训练,2下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明朝建立 B迁都北京 C郑和下西洋 D明朝灭亡,随堂训练,C,随堂训练,4.(2018德州)“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 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 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 是() 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康熙帝,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3.(2018福建)如图所示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随堂训练,知识拓展 郑和下西洋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有什么启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体现了我国在中外交往中,友好交往、以和为贵、陸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有如下重大意义: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有富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团队。,随堂训练,要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积极与外部国家进行贸易交流,但所谓的交流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更不应该将炫耀作为目的。敞开国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要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增强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发展。,随堂训练,【精例】(2017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示意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D,随堂训练,【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解答】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由此可知图中的航线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故选D。,课后练案,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2018大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 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A,课后练案,B,2.(2018云南)郑和木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 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课后练案,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A B C D,A,课后练案,4(2017济南)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B C D,D,课后练案,5(2017广西)“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环球航行,A,课后练案,6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B,课后练案,7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C,课后练案,8.(2017成都)如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B,9(2017镇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外来侵略者是() 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 10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强占 C新疆地区遭到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课后练案,D,D,课后练案,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 (1)图1和图2中的人物分别 是谁?他们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分别是什么?,分别是郑和与戚继光;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领导抗倭战争,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课后练案,(2)请用一句话评价图2中的人物。,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课后练案,材料二: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又不征服异族。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目的不是威胁他人的生存,不是征服异族;而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材料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4)材料四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体现了他何种精神?,课后练案,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意愿;淡泊名利,爱国主义等精神。,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为本站会员(rrsccc)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